时间:2022-09-28 21:23:12 | 浏览:572
来源:中国文化报
河南省鹤壁市因煤立市,随着煤炭业步入低迷,这里的老城区一度萧条破旧,而拔地而起的新城区也曾缺乏文化底蕴。为了留住老城区记忆,他们修旧如旧,擦亮文化底色;为让新城增添韵味,他们着力植入文化元素……如今,鹤壁这个曾经的煤城,已转变为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文化之城。
挖掘历史,为群众增添文化福利
鹤壁市山城区是鹤壁市委、市政府的旧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厂房林立,随着鹤壁市向新城搬迁,这里遗留下来很多旧厂房、旧街道、旧居民楼。
这两年,山城区委、区政府下大力气进行老城区的改造提升,几十条小巷和居民区得到亮化、美化。在这项改造中,区委、区政府立足文化建设,让山城区以崭新的面貌呈现。
融入诗经文化和传说故事的陈家湾社区走马塘巷,是山城区改造提升的一个样板。“之所以起名走马塘巷,是为了缅怀陈家湾陈氏先祖陈士逷。”站在巷口,山城区汤河桥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范宪艳向记者介绍,陈士逷的故乡是浙江宁波鄞州走马塘村,明朝永乐年间他随皇帝征战南北,解甲归田途中留居现在的山城区陈家湾。
“以前这里是一条三四米宽的小巷,挨着河的一边是低矮破旧的平房,河岸边有人种菜,还有人扔垃圾,环境很差。”陈家湾社区的一位居民说。
如今的走马塘巷,明清古建筑风格,白墙灰瓦,简洁美观。从巷口往下走五六个台阶,就可以看到小巷了,四五米宽的步道曲径通幽,步移景新,两侧的灯柱上还张贴了二维码,扫一扫就能阅读走马塘巷的家规精选。
巷子中间是一个大平台,设有一处雕塑景观,包括一辆马车、一位老者和两个孩童,从旁边的介绍得知,这是在讲述孔夫子礼让项橐的“胡垒故事”。雕塑景观旁边修建了休息长廊,长廊的木板上刻着《诗经》中的诗句。
从雕塑处拾级而下,是一处宽敞的亲水平台,一条木栈道将亲水平台与汤河东岸连接。欣赏完走马塘巷美景的居民和游客,可以到东岸的积善园听听戏,怡然自得。在东岸一处圆形的平台上,刻画着省级非遗项目通背拳,闲暇时刻,陈家湾的居民会来这里练习通背拳,很是惬意。
在融入诗经文化、非遗项目、传说故事等元素的同时,建设者还精心设计了六合同春、莲心向善等景观,使走马塘巷更显精巧之美、文明之美。“一到晚上,汤河里的荷花灯全亮了,十分好看,来赏夜景的人可多了。”陈家湾社区居民陈大爷说。
擦亮底色,老厂区修旧如旧
山城区南七胡同的商贸楼、商业局楼、土产楼、外贸楼、东方红楼等,都是繁荣商业的见证。根据特色小巷打造要求,结合小巷周边居民多来自百货公司、盐业蔬菜公司、石油公司、五交化公司等商业系统“八大公司”的情况,这条小巷被打造成以“商业印象”为主题的人文小巷。
山城区红六巷是一条工业小巷,这里的许多住户曾在七九四厂、标准件厂、无线电厂、机械厂和煤矿工作,他们见证了鹤壁市以煤立市的辉煌,也见证了鹤壁无线电业等的蓬勃发展。后来,红六巷厂房年久失修,存在大量违规建筑,巷子比较狭窄,整条街比较破乱。对红六巷的改造,本着展现一代人工业记忆的思路,修旧如旧,例如将废弃在仓库的管道、齿轮、排风扇、发电机等陈列在墙上,以便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工业发展。如今的红六巷,已成为一条承载着工业记忆、见证着兴衰变迁、飘散着鹤壁人乡愁的文旅小巷。
山城区委书记胡红军说,山城区按照“一街一景”高标准建设,通过建筑立面、道路景观、市政管网、弱电线路的全面改造,提升小巷基础设施,充分挖掘街巷历史,突出商业特色、文化特色,打造“宜业、宜游、宜居”的休闲生活街区。
经过提升改造后的老城区,环境由差变美,道路从窄到宽,实现了城市品位的提升和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八条小巷,新城区文化飘香
山城区是鹤壁市老城区的代表,淇滨区则是鹤壁市新城区所在地。这两年,该区以书香、光电、怀旧、戏曲、电影等元素为主题打造了8条文化小巷,让新区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海棠书巷东起大伾路,西至楝花巷,全长423米。淇滨区图书馆整合各类资源,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建成新华书店线下店、求知女子书屋、樊登读书会、核桃书店、作家书屋5个雅致书店,引领了整条小巷的文化氛围。如今,海棠书巷已成为淇滨区居民茶余饭后的精神充电桩,书巷开放以来,举办了好书分享、诗文朗诵、专家论坛等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誉。
梧桐巷与天山路的非遗小巷,以动静结合的方式集中展示了鹤壁市23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巷子里的非遗浮雕形象墙和非遗项目展板均为钢板材质,以仿古红铜漆着色,整体形象大气稳重、古香古色,给人一种厚重感。
位于淇滨区紫槐巷的光影智慧小巷,运用5G智能合杆、智能城市模块、智能家居模块、激光秀、全息投影、城市灯光小品等技术,为游人呈现美丽光影与震撼音效,打造鹤壁夜间经济的新地标。
按照背街小巷专项提升行动“一巷一特色”的要求,淇滨区以怀旧为主题,将大伾巷打造成“678”特色怀旧小巷,即以鹤壁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特色建筑风格和场景为主题建设的体验式情景街区。
芝麻官小巷则以牛得草和金不换塑造的芝麻官形象为依托,用声、光、图等形式再现芝麻官这一经典戏剧人物的生活和工作场景,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感知传统民俗文化的场所。
昔日煤城,文化成为新热点
“仙鹤栖于南山峭壁。”鹤壁因鹤得名,因煤而兴。鹤壁采煤的历史由来已久,可追溯至汉代末年。当同一时期的欧洲窑工还在幽深黑暗的地层中小心翼翼地摸索着采煤时,鹤壁窑工已经使用油灯照明了。清光绪年间,外来资本也加入了鹤壁采煤业。1957年3月26日,鹤壁市以煤立市,建市仅3年,就接连创下89项全国煤炭系统新纪录,成为全国煤炭战线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鹤壁市创新思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暖心工程,着力将文化元素融入小巷提升、游园建设、老旧小区改造中,极大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保障了文化民生。
目前,鹤壁市形成了春有樱花节、夏有诗歌会、秋有文博会、冬有民俗文化节的常态化节会格局。中国(鹤壁)樱花文化节已连续举办七届,华夏南路被中国樱花产业协会授予“中国最美樱花大道”称号,每年参观群众达300万人次,成为鹤壁文化旅游的亮点。“中国诗河·鹤壁”诗歌大赛已连续举办六届,也已成为海内外诗人的文化盛宴。
山水滋润着土地,养育着一方人,而文化则浸润心田,衍生出一个城市的气质。近年来,常山县紧贴时代需求和省市部署,实施文旅拓展行动,全力打造“宋诗之河”,努力建设宋韵文化传承典范县。如今,这里处处闪耀着文化之光,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文化盛景”图
2018-10-25 14:22 | 黄岩区政协文化宣传组蔡志敏 摄近日,台州市黄岩区政协举办第二届政协“和文化”研讨会,政协“和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这是该区不断深化探索政协“和文化”理论的又一举措。近年来,黄岩区深入做好“和文化”文章,
来源:河南新闻广播郾城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郾城区新增2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通 报4月15日0时-24时,郾城区在对隔离管控人员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2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现将具体情况通报如下:病例10:居住地郾城区天鹅湖小区,泓一食
许昌市魏都区延中小区人民网许昌7月24日电 “以前卫生哪有人管,到处是垃圾,乱七八糟,公厕臭的这几栋楼上的人一夏天不敢开窗户。你看看俺院里现在多好!”许昌市魏都区灞陵街道办事处延中小区内,64岁的居民孙清旺兴奋地说着近年来居住环境的改变。延
孔集烧鸡孔集烧鸡孔集烧鸡又名孔集卤鸡,因其原产地在鹿邑县西孔集,故称孔集烧鸡。其色泽鲜亮,黄中透红,滑酥肉烂,烂而不胎,肥而不腻,色鲜味美,醇浓厚,清香诱人。此菜老鸡骨肉分离,而且盛夏苍蝇不叮,存放数日不坏,并有温中散寒,健脾开胃的药理功效
西平县隶属河南省驻马店市,地处河南省中南部,东邻上蔡县,西接舞钢市、漯河市舞阳县,南与遂平县毗邻,北和漯河市源汇区、召陵区交界。据传西平是黄帝元妃嫘祖的故乡。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儿,西平原有西陵亭,即西陵氏所居。因为“西陵于夷”故名西平。西平历
9月27日泽州县2021年“秋风古韵·畅游泽州”文化旅游月开幕暨“百村百院”第一批项目运营启动仪式在大阳古镇举行市政协副主席焦新文出席活动并宣布活动启动,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王振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侯虎胜,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侯俊玲出席仪
大河网讯(记者 张楠)2月14日,大河网记者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延期开学期间,确保全省实现“停课不停学”,河南省实验小学在9天内打造近200节网课,为学子提供了优质的课程资源。新型肺炎疫